科普:听说用耳机能损伤听力 这是真的吗?
4769 点击·0 回帖
![]() | ![]() | |
![]() | 为上班族漫长的坐车时间提供了打发时间的药渠道,在大都市,上班的路上大概要花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这个过程耳机基本不会离开耳朵,如果不注意,日久天长将对听力造成损伤。
耳长期暴露在 80dB(A)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对耳的高频听力损伤的危险性就迅速增加,将有可能发生噪声性耳聋(文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耳鼻咽喉科学》)。通过各种文献资料可知,随着近几十年来随身音乐播放器以及耳机使用率的增高,当代年轻人的听力下降以及耳部疾病的发生概率确实在增加,如果说使用耳机听音乐造成了青年人听力的下降,确实无可争辩,那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严禁使用耳机听音乐呢? 开什么国际玩笑,怎么可能不用? 在各种有关听音乐造成听力损伤的文献资料中,有两个常出现的句子是以“过度的声音强度”及“长时间聆听音乐”,所以,这又是“人”与“物”的问题,在笔者看来,绝大部分物品本身是不会对人造成什么伤害的,所有伤害的来源都是人本身是怎么用这个“物”的。 因此,在看了大量资料之后,笔者的结论也很明确是:耳机听音乐造成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者缺乏耳健康知识、以及不良的使用习惯”。 耳机音量、耳机类型与听力损伤之间的关系 专家甲说:“需要长期戴耳机的人群,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因为入耳式耳塞是直接塞在外耳道里,声音没有出处,都向着鼓膜发过去,声音会全部被鼓膜接收,声音的接触面积小,对鼓膜的压强就会比较大,因此也就更容易造成对听力的损伤;而头戴式耳机是罩在耳朵上的,接触面积大,声音除了通过空气传播外,还可以通过头骨传播,因此在听到同等音量的情况下,对鼓膜的压强也就会比较小,对耳蜗纤毛细胞的刺激相对会小,用起来当然更加安全。” 而如果你是在身边有同事的办公室内使用,建议使用头戴式的封闭大耳机,比入耳式安全,又不会吵到同事。 当然,头戴式耳机的缺点是比较重,而且会压头发,长久佩戴还会出现闷热现象,因此,选用平头式耳塞或者入耳式耳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要你调节的音量大小在85分贝以内,是毫无不可的。 专家乙说:“入耳式耳塞对听力的损害要小于平头式耳塞或者头戴式耳机对听力的损害。在同等的外部环境条件下,一般的平头耳塞的隔音在5-8分贝,头戴式封闭大耳机的隔音在15分贝左右,而入耳式耳塞的隔音在20分贝左右,量身定制的耳塞的隔音效果能达到30分贝左右。因此,要达到同等的听音音量,入耳式耳塞因为隔音效果更好,因此需要的音量也就小。” 所以,入耳式耳塞更适用于“嘈杂的使用环境下”,它不仅能够阻隔环境噪音对听力的影响,还能最大限度的在低音量的情况下听清音乐,达到了保护听力的作用。当然,有些人佩戴入耳式耳塞会有异物感,那么可以选择封闭式的头戴式耳机,而且目前各大品牌均拥有降噪能力的耳机型号,可以更好的达到保护听力的作用。(主动降噪本身也是一种噪音,有些人无法适应) 好了,有关耳机音量、耳机类型与听力损伤之间的关系笔者说得基本差不多了,那么下面咱再来说说听音时间的问题吧! 专家甲说:“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一个‘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专家乙说:“连续聆听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戴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每天不超过1-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么做的,“长时间聆听音乐”绝对是导致听力损伤的元凶之一,不过很多人都不注意这一点,经常耳机一戴上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些甚至是睡觉的时候也戴着,美其名曰有助于睡眠(笔者年轻的时候也这样),但殊不知人在睡着之后,听力系统可没闲着,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长时间的高分贝噪音下必然会出现损伤听力的情况,所以,大家以后真的不要再找神马睡觉塞了,不仅伤听力,长时间塞在耳朵里还会造成耳道耳廓充血,影响血液循环。 总结:今天的结论很简单,耳机使用建议就是:根据自身使用环境挑选合适的耳机产品,尽可能把耳机音量放小声点儿,并减少单次听音乐的时间,让耳朵充分休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