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社会工程学攻击技术防范
1885 点击·0 回帖
![]() | ![]() | |
![]() | 一. 直接索取 (Direct Approach) — 直接向目标人员索取所需信息 二. 个人冒充 1. 重要人物冒充 — 假装是部门的高级主管,要求工作人员提供所需信息 2. 求助职员冒充 — 假装是需要帮助的职员,请求工作人员帮助解决网络问题,借以获得所需信息 3. 技术支持冒充 — 假装是正在处理网络问题的技术支持人员,要求获得所需信息以解决问题 三. 反向社会工程 (Reverse Social Engineering) 定义:迫使目标人员反过来向攻击者求助的手段 步骤:破坏 (Sabotage) — 对目标系统获得简单权限后,留下错误信息,使用户注意到信息,并尝试获得帮助 推销 (Marketing) — 利用推销确保用户能够向攻击者求助,比如冒充是系统维护公司,或者在错误信息 里留下求助电话号码 支持 (Support) — 攻击者帮助用户解决系统问题,在用户不察觉的情况下,并进一步获得所需信息 四. 邮件利用 木马植入:在欺骗性信件内加入木马或病毒 群发诱导:欺骗接收者将邮件群发给所有朋友和同事 Part:B — 新技术 一. 钓鱼技术 (Phishing) — 模仿合法站点的非法站点 目的:截获受害者输入的个人信息(比如密码) 技术: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或者跨站攻击诱导用户前往伪装站点 二. 域欺骗技术 (Pharming) 定义:域欺骗是钓鱼技术加 DNS 缓冲区毒害技术 (DNS caching poisoning) 步骤:1. 攻击 DNS 服务器,将合法 URL 解析成攻击者伪造的 IP 地址 2. 在伪造 IP 地址上利用伪造站点获得用户输入信息 三. 非交互式技术 目的: 不通过和目标人员交互即可获得所需信息 技术: 1. 利用合法手段获得目标人员信息: eg. 垃圾搜寻 (dumpster diving) 、搜索引擎 Chicago Tribune 利用 google 获得 2600 个 CIA 雇员个人信息,包括地址、电话号码等 2. 利用非法手段在薄弱站点获得安全站点的人员信息 eg. 论坛用户挖掘、合作公司渗透 四. 多学科交叉技术: 1. 心理学技术:分析网管的心理以利用于获得信息 a. 常见配置疏漏:明文密码本地存储、便于管理简化登陆 b. 安全心理盲区:容易忽视本地和内网安全、对安全技术 ( 比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杀毒软件等)盲目信任、信任过度传递 2. 组织行为学技术:分析目标组织的常见行为模式,为社会工程提供解决方案 eg. 个人行为观察 ( 比如网管 ) 、组织架构分析、组织行为策略分析等 —— 《暗花》 (1998, 游达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