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_多线程之同步
5702 点击·0 回帖
![]() | ![]() | |
![]() | 同步:★★★★★
好处:解决了线程安全问题。 弊端:相对降低性能,因为判断锁需要消耗资源,产生了死锁。 定义同步是有前提的: 1,必须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线程,才需要同步。 2,多个线程必须保证使用的是同一个锁。 同步的第二种表现形式: 同步函数:其实就是将同步关键字定义在函数上,让函数具备了同步性。 同步函数是用的哪个锁呢? 通过验证,函数都有自己所属的对象this,所以同步函数所使用的锁就是this锁。 当同步函数被static修饰时,这时的同步用的是哪个锁呢? 静态函数在加载时所属于类,这时有可能还没有该类产生的对象,但是该类的字节码文件加载进内存就已经被封装成了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该类的字节码文件对象。 所以静态加载时,只有一个对象存在,那么静态同步函数就使用的这个对象。 这个对象就是 类名.class 同步代码块和同步函数的区别? 同步代码块使用的锁可以是任意对象。 同步函数使用的锁是this,静态同步函数的锁是该类的字节码文件对象。 在一个类中只有一个同步,可以使用同步函数。如果有多同步,必须使用同步代码块,来确定不同的锁。所以同步代码块相对灵活一些。 ------------------------------------------------------- ★考点问题:请写一个延迟加载的单例模式?写懒汉式;当出现多线程访问时怎么解决?加同步,解决安全问题;效率高吗?不高;怎样解决?通过双重判断的形式解决。 //懒汉式:延迟加载方式。 当多线程访问懒汉式时,因为懒汉式的方法内对共性数据进行多条语句的操作。所以容易出现线程安全问题。为了解决,加入同步机制,解决安全问题。但是却带来了效率降低。 为了效率问题,通过双重判断的形式解决。 class Single{ private static Single s = null; private Single(){} public static Single getInstance(){ //锁是谁?字节码文件对象; if(s == null){ synchronized(Single.class){ if(s == null) s = new Single(); } } return s; } } --------------------------------------------------------- 同步死锁:通常只要将同步进行嵌套,就可以看到现象。同步函数中有同步代码块,同步代码块中还有同步函数。 线程间通信:思路:多个线程在操作同一个资源,但是操作的动作却不一样。 1:将资源封装成对象。 2:将线程执行的任务(任务其实就是run方法。)也封装成对象。 等待唤醒机制:涉及的方法: wait:将同步中的线程处于冻结状态。释放了执行权,释放了资格。同时将线程对象存储到线程池中。 notify:唤醒线程池中某一个等待线程。 notifyAll:唤醒的是线程池中的所有线程。 注意: 1:这些方法都需要定义在同步中。 2:因为这些方法必须要标示所属的锁。 你要知道 A锁上的线程被wait了,那这个线程就相当于处于A锁的线程池中,只能A锁的notify唤醒。 3:这三个方法都定义在Object类中。为什么操作线程的方法定义在Object类中? 因为这三个方法都需要定义同步内,并标示所属的同步锁,既然被锁调用,而锁又可以是任意对象,那么能被任意对象调用的方法一定定义在Object类中。 wait和sleep区别: 分析这两个方法:从执行权和锁上来分析: wait:可以指定时间也可以不指定时间。不指定时间,只能由对应的notify或者notifyAll来唤醒。 sleep:必须指定时间,时间到自动从冻结状态转成运行状态(临时阻塞状态)。 wait:线程会释放执行权,而且线程会释放锁。 Sleep:线程会释放执行权,但不是不释放锁。 线程的停止:通过stop方法就可以停止线程。但是这个方式过时了。 停止线程:原理就是:让线程运行的代码结束,也就是结束run方法。 怎么结束run方法?一般run方法里肯定定义循环。所以只要结束循环即可。 第一种方式:定义循环的结束标记。 第二种方式:如果线程处于了冻结状态,是不可能读到标记的,这时就需要通过Thread类中的interrupt方法,将其冻结状态强制清除。让线程恢复具备执行资格的状态,让线程可以读到标记,并结束。 ---------< java.lang.Thread >---------- interrupt():中断线程。 setPriority(int newPriority):更改线程的优先级。 getPriority():返回线程的优先级。 toString():返回该线程的字符串表示形式,包括线程名称、优先级和线程组。 Thread.yield():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并执行其他线程。
setDaemon(true):将该线程标记为守护线程或用户线程。将该线程标记为守护线程或用户线程。当正在运行的线程都是守护线程时,Java 虚拟机退出。该方法必须在启动线程前调用。 join:临时加入一个线程的时候可以使用join方法。 当A线程执行到了B线程的join方式。A线程处于冻结状态,释放了执行权,B开始执行。A什么时候执行呢?只有当B线程运行结束后,A才从冻结状态恢复运行状态执行。 ----------------------------------------------------------- Lock接口:多线程在JDK1.5版本升级时,推出一个接口Lock接口。 解决线程安全问题使用同步的形式,(同步代码块,要么同步函数)其实最终使用的都是锁机制。 到了后期版本,直接将锁封装成了对象。线程进入同步就是具备了锁,执行完,离开同步,就是释放了锁。 在后期对锁的分析过程中,发现,获取锁,或者释放锁的动作应该是锁这个事物更清楚。所以将这些动作定义在了锁当中,并把锁定义成对象。 所以同步是隐示的锁操作,而Lock对象是显示的锁操作,它的出现就替代了同步。 在之前的版本中使用Object类中wait、notify、notifyAll的方式来完成的。那是因为同步中的锁是任意对象,所以操作锁的等待唤醒的方法都定义在Object类中。 而现在锁是指定对象Lock。所以查找等待唤醒机制方式需要通过Lock接口来完成。而Lock接口中并没有直接操作等待唤醒的方法,而是将这些方式又单独封装到了一个对象中。这个对象就是Condition,将Object中的三个方法进行单独的封装。并提供了功能一致的方法 await()、signal()、signalAll()体现新版本对象的好处。 < java.util.concurrent.locks > Condition接口:await()、signal()、signalAll(); -------------------------------------------------------- class BoundedBuffer { final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final Condition notFull = lock.newCondition();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 lock.newCondition(); final Object[] items = new Object[100]; int putptr, takeptr, count; public void put(Object x)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 try { while (count == items.length) notFull.await(); items[putptr] = x; if (++putptr == items.length) putptr = 0; ++count; notEmpty.signal(); } finally { lock.unlock(); } } public Object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 try { while (count == 0) notEmpty.await(); Object x = items[takeptr]; if (++takeptr == items.length) takeptr = 0; --count; notFull.signal(); return x;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 |
![]() | ![]() |